Thursday, March 31, 2005

Let the Standard Be the Same

這兩天的新聞篇幅最大的,莫過於是男記者與女主播偷情的事件。說實在的,這種新聞沒什麼價值,它不會讓我們的生活過的更好,充其量只是一個茶餘飯後的話題。
狗仔隊,現在隱然成為這個社會的道德糾察隊。用不道德的手法,告訴社會大眾道德的界線應該在哪。也因為狗仔隊的崛起,我們越來越重視名人的隱私,也提升了我們對名人的道德標準。有一個普遍的論點是:因為名人享受了較一般大眾更多的特權或利益,所以也應該要接受更高的道德標準。可是這些人之所以為名人,並不是因為他的道德標準比你我更高,而是因為他某方面的能力優於你我,既然只是專業能力的問題,我們憑什麼要求他們更高的道德標準?
好吧,你會說,他們是公眾人物,所以有教化社會的責任。這點我也不否認。當他們逾越社會價值觀或道德標準時,他們也確實被社會不留情的批判,所有私領域的東西都攤在大眾眼前,記者不停的電話騷擾或等候,只想看你如何出醜的作法,難道不就已經是最殘酷的懲罰了嗎?媒體不會說出這件事是對或錯,但充滿批判的言詞或譏諷算不算未審先判?如果社會需要負面教材,這也可以算是另一種告訴大眾道德標準的方法了吧?
當我們所認定的道德標準越高的時候,我們所做的卻愈發違背這個標準。道德層面的不可說,並不等於行為層面的不可做。批判很容易,可是我們的標準是否一致,反求諸己時會不會感到慚愧?
就像聖經中耶穌說的,「你們之中哪一個是沒有罪的,可以撿起第一塊石頭」。
有人敢撿嗎?

Friday, March 25, 2005

買玩具到底有什麼用?

現在滿街都是一些賣扭蛋,食玩還有小景品的店,但是買來除了收藏外,還有什麼用處呢?
日本人有一種新玩法,用小玩具實演的四格漫畫,不過是日文網頁,有些人可能會看不到日文字。
我先解釋一下,他的四格漫畫的主角是一個叫做「備長炭」的女生(就是藍頭髮,頭上有綁一塊備長炭的那個),他的朋友有木炭,竹炭......各式各樣的炭,大部分的特徵都在頭髮上的那塊炭。這是日本現在很受歡迎的一個卡通。不過只單有備長炭娃娃其實不算什麼,厲害的是他那些配合演出的小配件小道具,真是讓人嘆為觀止。
玩具小常識:扭蛋(或轉蛋)就是那種投三十五十元,就會掉出一個裝在蛋裡的小玩具,以前為了蒐集整套必須全靠運氣的一直扭一直扭,不過現在更容易取得整組整組賣出的扭蛋,而且價錢也不比單買要貴上多少,不過有人就是喜歡那種自己扭的成就感和驚喜感。食玩則是另外一種,通常在百貨公司的超級市場就會看到,紙盒裝的,裡面有小玩具也有小零食(餅乾,巧克力之類的),像365生日泰迪熊就是一種食玩。因為包裝的關係,雖然有些扭蛋和食玩的日文定價差不多,不過因為扭蛋通常不連蛋殼一起進口(蛋殼是台灣後來自己裝的,所以商家很容易分成一套一套的賣,但也可能買到品質較差的劣質品),而食玩卻要連盒子一起,體積較大,運費相差很多,所以造成食玩在蒐集上的困難度要比扭蛋高上一些。

點燃生命之海

點燃生命之海(英文名:The Sea Inside)是今年金球獎與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,講的是一個四肢癱瘓的人爭取安樂死自殺權力的真實故事。

一個癱瘓在床,毫無活動力可言的人,雖然被朋友和家人的愛包圍,卻依然覺得自己活得毫無尊嚴。為了結束自己也結束大家的負擔,在安樂死尚未合法的時候,決定挺身而出向政府爭取那些屬於自己的權力。

關於癱瘓或植物人,我想安樂死是一個值得考慮的解決方式,當然這是在徵得當事人或其親屬的同意的狀況下。對於社會來說,這個最沒有行動力和最沒有聲音的族群,其實只是負擔,割捨不下他們的,永遠只是家人心中那種奇蹟發生的可能性。雖然奇蹟發生也時有所聞,但往往更多的是因為照顧病患而拖垮家中經濟的例子。

當然,立法保障患者安樂死的全力看似合理,但之中卻隱藏太多的問題。自殺的道德性,一直都是受到質疑的。還有就是這類的族群沒有行動力或決斷力,要怎麼證明自殺是出自自身的意願?植物人因為有家屬代為決定,問題可能比較簡單。但對癱瘓的人來說,他要怎麼證明他是出於自願接受安樂死呢?口說無憑,也不能用簽字蓋章,在安樂死的大旗下,難保不會有人被謀殺毒害而成為治安的死角。

每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可以依自己的意志行事,可是對於那些已經失去一些能力的人來說,他們卻又被剝奪了更多的權力。生命權和生命自主意識,永遠都是一個難解的議題。

Monday, March 21, 2005

倫敦糕與大水餃

倫敦糕(其實應該叫倫教糕,我不知道這名字怎麼來的,可能從小我們家人都錯把馮京當馬涼,所以我也就一直稱做倫敦糕了),一種白色米做的點心,吃起來甜甜的。小時候因為父親都在台北工作,偶爾就會帶兩塊世運的倫敦糕給我吃,那真的是我的最愛。雖然很多地方都有賣倫敦糕,可是我認為就是只有世運的最好吃,吃起來帶著一股淡淡的酒酸味,小時候光聞到味道就覺得無比滿足。

後來自己上了台北,經過世運還是會買倫敦糕來吃,但也許是長大了口味有點改變,雖然倫敦糕的味道依舊,可是吃起來卻不覺得好吃,嚼在嘴裡,有一點淡淡的失落與哀愁。可是每次經過世運總還是會買一塊,看看哪一天可以吃到像小時候那樣的好味道,順便彌補一下小時候不能常常吃到的那種缺憾。

自己雖然還在台大唸書,但自從上了研究所,就很少去大學口吃飯了。後來搬到了現在住的地方,每天的車程變成把復興南北路一直線地走完,中午大多在後門解決,晚上也都回家吃,就更少繞到前門的大學口了。我忘了上次在大學口吃飯是什麼時候,可能也有一年多以上了吧,拜料理東西軍之賜,我突然想到了大學口的大水餃。

有天晚上我一個人走到了攤子前,照例點了十顆水餃和一碗酸辣湯,一樣的擺設,幾乎沒變的老闆夫婦,最讓我驚訝的,是我從大一吃到現在,一直維持的價錢。大水餃其實不算好吃,對食量小的女生來說,它的皮太厚了,但對貪便宜的學生,它確是很實惠的選擇。我喜歡它的紅油辣椒,不辣卻很香,那其實是我喜愛大水餃的主因。有一次,老闆娘給了我一盤11個的水餃,她說,有一個破了不算錢,從此在我心中樹立了標竿企業的形象。另外有一次大學時,做實驗做到十一點多,實驗不順又遇到下大雨,來大學口想要找東西吃,幾乎所有的店都關的差不多了,但我們看到了絲毫沒有收攤跡象的大水餃夫婦,那種感覺很微妙,就像是看到一個許久不見的老朋友默默的在幫助你。

久久沒去大學口,我總會驚訝它的改變:豆花店關了,轉角開了一家飲料店,這裡多了賣咖哩飯的......。但你也總會發現那些你熟悉的招牌:小李豬血糕,東南亞巷子的臭豆腐麵線,銀座的蛋麵,台大牛莊的滷肉飯,桃源街牛肉麵,餃子大王的炒碼麵,還有傑克魔豆大桌子上的幹部會議......。不管那些東西好不好吃,重要的是那些在食物與場地中的,回憶。

就像台一以前破舊的樣子,因為老闆說很多台大畢業的都會回來,總希望台一還是他們以前所認識的那個樣子。物換星移,回憶與感情畢竟不能賣錢,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東西,逐漸一點一滴的消失了。看到倫敦糕和大水餃,我消費的不是他們的味覺本身,而是那些食物,所曾經賦予我的回憶。讓我能夠找回,在那個年代,因為這個食物,所帶給我的歡愉。

Saturday, March 19, 2005

水曜日的愛情

B說他的朋友(包括他自己)都被劈腿過,他現在不相信還有一對一的愛情了。
剛好我前一陣子看了這齣日劇,講的就是一個結婚以後劈腿的故事(結了婚後好像就不能稱為劈腿,不過對感情不忠誠的意義是差不多的)。我大概是從後面三分之一才開始看,主要是因為聽說結局「出乎意料」。
一個男人,深愛著他的妻子,卻又墜入妻子摯友(或妻子?)的陷阱,享受偷情的刺激快感。東窗事發後,失去了還愛著他的妻子,與其實他沒有這麼愛的情婦共同生活。當他希望與前妻破鏡重圓的時候,卻又被情婦發現,最後同時失去了兩個愛他的人。
如果只看前面的劇情,這個男人是個大贏家,每一個女人都愛他,都不希望失去他。所以他雖然讓每一個女人痛苦(也許他自己的內心也痛苦),可是比起來,身邊一直有人陪著的他,比起所有愛他的女人,都算是幸福的多。至少,他在肉體上是不曾寂寞的。
看起來男人佔了一切好處,其實背後,他卻是一個被兩個女人玩弄的角色。兩個女人間的戰爭,他是棋子也是戰利品,他周旋其中,卻沒有主動性,只能聽從擺佈。因為道德價值觀的影響下,這種男人都不能有什麼好下場,編劇倒也不例外,讓兩個被他傷害的女人都找到了幸福,而劈腿的男子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的背影離去。
有天看SHE「我愛你」的MV(12分鐘完整版,還沒看過的請快),裡面有一句話,「那個時代的愛,好像都多了一點責任」,現代人,可能壓力真的太大,似乎只能從感情中汲取一些刺激與歡愉,卻不能有反向的責任或義務,所以所謂的專情,逐漸變成一種古板的美德,而劈腿,則是一種積非成是的價值,雖然有瑕疵,但也頗能為大眾無奈的接受。(所以我不愛看兩代電力公司,總覺得蔡康永有誤導價值觀的傾向,但L很愛看,我都是邊看邊罵,也許是我道德感比較強,只能活在這個自己建立的框架中)
我沒有被人背叛過,也許無法體會那種錐心之痛,但我不覺得應該對愛情抱持一種很悲觀的態度,善惡到頭終有報,這種時候,戲劇可能真的是我們一個很好的慰藉了。
P.S.這齣日劇讓我最不爽的是,最後亞衣竟然真的跟前田在一起,這個自私鬼竟然是整齣戲最後的大贏家,真的出乎意料,也算是編劇給觀眾的驚喜吧!

Friday, March 18, 2005

認識新朋友

認識新朋友是一種很婉轉的說法,在學生時代,一次認識一群,叫聯誼,過了25歲,變成單刀赴會,就叫相親。
自從知道我分手後,我一直要大家介紹女生給我認識。其實,這只是嘴巴說說而已,我不是一個多話的人,光想到兩個人面對面坐在一起閒扯淡,那股尷尬的勁,嘖嘖,就夠我打退堂鼓了。
可是我的一個好同學M就很熱心,說他妹妹從來沒交過男朋友,一直嚷嚷說要介紹他妹妹給我認識。因為M總是說他妹的缺點,什麼皮膚不好,ooxx的,有一次剛好看到他妹妹一眼,我基於「禮貌」的立場,就說了你妹妹不錯啊,要對你妹有點信心之類的話(其實長的真的不算太糟,水準左右),可能他誤以為我有點興趣,所以就開始說積極起來。我一開始也不以為意,只跟他打哈哈,也許是拖延戰術被識破了,他就直接跟我約時間了。

「反正就當是聊聊天嘛」,M看到我有點退縮,想安慰我的時候卻踩到我的痛腳,我當然知道是聊聊天,可是就是怕到時候不知道要怎麼聊天啊!「我是怕傷害你妹妹,到時我們連朋友的做不成」,「沒關係的,你對我妹怎麼亂搞都可以」,一個哥哥都說出這種話來了,我已經沒有任何反駁或拒絕的空間,所以也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。

事情就這樣發生了,我們在今天晚上見了面,除了我們三個,還外加一個我同學的女朋友。我們選在葉子喝咖啡,其間氣氛不錯,聊得還算熱絡。有一次M的妹妹去上廁所,M的女友馬上單刀直入的問我對他妹妹有沒有感覺?我有點驚訝這個突然的問題,所以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,也許這已經說明了我的態度。雖然基於某種理由我今天真的只是來聊聊天的,可是我還有一個沒說出口的理由是:「單眼皮,竟然是單眼皮!!」,都怪我上次那一眼沒有看仔細。我算是外貌協會的幽靈會員,可是雙眼皮協會我可是有繳會費的。你們儘管可以笑我膚淺,就像某些覺得紅蘿蔔會咬人的人一樣,我覺得我可能會受到單眼皮的侵害,至少是視覺上的。

因為M的女友問了這個問題,害我因為咖啡而逐漸填滿的膀胱沒有解放的機會,因為好心的我實在不想要讓M的妹妹跟我遭遇一樣尷尬的場景,所以只能憋著故做鎮定。最後我們聊了兩個多小時後散會,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,我一方面慶幸今天的表現還算正常,卻也很擔心在學校遇到M時要怎麼應付他可能會問我的問題。

其實多認識新朋友總是好的,我覺得真正角色會尷尬的,往往是那個居中牽線的人。有時候他以為做了一個好球給你殺,可是你卻怎麼也殺不下手。要不就是兩個人真的交往了,可是感情的世界千變萬化,難保不會有誰傷了誰的心,到時候恐怕不只是分手而已,恐怕得連長久以來建立的友誼也賠了進去。所以為什麼結婚時要給媒人包紅包,我現在是可以百分之百理解了,這畢竟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。

雖然我現在暫時不需要認識新朋友了,可是我感謝那些認真考慮要幫我介紹的每一個人,當然包括M在內,畢竟你們都是真正為我著想的。站在作為你們朋友的立場,我也可以理解你們有時不能介紹給我認識的難處。如果有需要的時候,我雖然還是會嚷嚷著要你們介紹女生給我認識,除非真的有把握,不然你們就還是安慰安慰我一些類似你條件這麼好,一定不愁沒人作伴之類的鬼話就可以了。

Wednesday, March 16, 2005

最近比較煩

作學生有時候就是這樣,沒事的時候閒的要死,事情一起出現的時候你也會忙得要死。
每年的下學期是比較忙的時候,我們都戲稱這是「農忙」時期,上學期就比較「農閒」一點。因為碩士班的要畢業,實驗data陸陸續續跑出來,老闆在看了data以後呢,就開始找問題,發現問題以後問我們,其實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不清楚答案的(廢話,如果research都做知道的東西,做這種research要幹嘛?),不過作學生的總是不能理直氣壯的說不知道,只能用支支吾吾婉轉的告訴老闆,其實我們並不清楚發生什麼事。老闆心情好的時候,就會告訴你可能是什麼原因,可是陰天的時候,他就會說,你們什麼問題都不想,都只把問題推給我想,@#&#*&$%!.........。哎呀,我們不是不想啊,只是我們太弱還沒想到嘛。
這樣的情況,每年幾乎都會上演一次,學弟似乎也不會記取先人的教訓,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老闆的威權。我老闆已經算是脾氣很好很好的老闆了,可是你不能要求老虎一直睡覺吧,最後倒楣的不會是別人,就是我這個帶他們作實驗的學長。
除了忙學弟的畢業之外,還要買一堆儀器,跑一堆公文,還有出國的事情。事情就是這樣撞在一起,搞的你暈頭轉向以後,忽然發現老闆又在催你幾個月前你以為老闆已經忘了,其實老闆一直沒忘的事,唉,教授這種職業,什麼不多,鬼點子最多。我念博士班感觸最深的一件事就是,我這輩子應該不會走上教書這條路,老闆的想法永遠比你做的快兩倍,我做都來不及了,他的鬼點子竟然可以源源不絕,果然可以在台大教書絕非泛泛之輩。
B說我本來期望的雙日刊眼看就變成週報,其實一小部分是因為最近有在玩PS2,另一大部分,呃,很大一部份,是因為學校的事情進行的不太順利,所以我比較沒有心情寫新文章。我也明白其實我一直煩惱下去除了懲罰我的頭髮外,其實無能為力,雖然我一直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,可是也得等到真的直的那一刻,我才能感到輕鬆。
I和L說我的文章太嚴肅,這點我也清楚,我雖然覺得寫blog的目的等同於日記,可是其實現在比較像是抒發我的想法,生活化的東西比較少,以後也許會多一些生活化的東西,這樣我也比較輕鬆。
嗯,以後,也許。

Friday, March 11, 2005

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

如果你不知道這部電影是在說誰的故事,看到這張圖片可能會有一點印象。
Ernesto Guevara,或是Che Guevara。(中文譯為:切 格拉瓦,港譯:哲古華,哈哈)
不知道是在幾年前,這張圖片紅過一陣子,海報,T-shirt,背包上,都可以發現這個人。那時我不知道他是誰,不過帽子上的星星和大紅色的背景,可以說明這是一個共產主義的信徒。把他穿在身上,應該只是想抒發那種年輕人「反」或「叛逆」的性格吧。不知道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個階段,或因為流行文化的獨特性,共產主義的圖騰或象徵,在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,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元素(Tough去年也以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出了一系列產品)。
這部電影嚴格來說並沒有什麼故事性。講的就是Ernesto Guevara在醫學院畢業前,和一個比他年長的朋友,想藉由騎摩托車環遊南美大陸,看看這塊土地和書上所敘述的有什麼不同的故事。計畫花四個月的時間,走8000公里的路。當然旅途中有許多突發事件,沒錢,車子壞了,靠著醫師的專業,厚臉皮和欺騙,他們還是走完了全程,甚至還到了許多在出發前沒計畫要去的地方。當然,這些都不是電影的重點。
重點是,是什麼刺激了Guevara,讓他從一個醫生變成一個左派的共產革命份子?一路上,特別是進入秘魯後,他們看到資本主義的強權破壞舊有的印加文化,許多被有錢地主剝削而流離顛沛的農民,讓Guevara對人性有了不一樣的體認。他看到了這個社會上的不公,在一些革命書籍的啟發下,他也想藉由革命來達成一個公平的社會,而所謂的公平,其實就是所謂的共產制度。
共產制度本身其實沒有不對,問題只是共產主義伴隨的常常是極權專制。所以當Guevara在幫古巴完成革命後,他發現這並不是一個他想要的世界,所以他離開了古巴,又轉往其他地方繼續他未完成的革命理想。不過,後來他被抓了,也因此失去了性命。就像許多中國的知識份子一樣,以為脫離了國民黨的專制,可以在共產制度下有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,大鳴大放的結果卻是清算鬥爭。制度本身都是具有理想性的,可是執行制度的人卻不是完美無瑕的。
沈富雄說:「人在年輕的時候思想都應該要有一點偏左,因為到老了都會往右靠。」只是,其實我們這一代,普遍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,往左往右,說實在的,沒人在乎吧。

Thursday, March 03, 2005

愛情的選擇,婚姻的態度

就算你不太看報紙,也應該會知道現在結婚的人越來越少,離婚的人越來越多。我上次聽到一個很可怕的數據,每三對結婚的,就有一對離婚。而且結婚的對象,平均每四對就有一對是外籍配偶。進而影響到的就是很少人生小孩,高齡化社會的問題漸趨嚴重。
其實我很好奇這年頭是什麼讓兩個人想結婚?不結婚與結婚的差別究竟在哪裡?我不是不婚主義者,也不想當頂客族,我只是想知道答案。
有人說:「結婚需要的是衝動」。當然我知道,衝動的背後一定要有愛情支撐,可是,結婚的原因竟然是賭博似的衝動。可是當衝動的熱情消退時,剩下的愛,能不能讓兩個人,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
現代人對愛情的態度其實不怎麼嚴肅,所以影響到了對婚姻的態度。我剛剛看完了「水曜日的愛情」,我對男女主角賭氣似的離婚感到不以為然。明明還深愛著對方,只是在那個當下,竟然都不想對婚姻有任何一絲挽救的意願,卻在一年後又想要破鏡重圓,婚姻是不是,其實只是愛情的一個階段,不帶有任何其他的意義。
一定是相愛的兩個人才想要結婚,可是如果選擇不結婚,又有什麼關係呢?如果在以前,結婚證書可能近似於一張合法的性愛通行證,或繁衍後代許可證。可是現在性觀念開放,我們有同居,可以有婚姻之實,卻也同樣保有不結婚的自由與彈性。萬一有天發現了彼此不適合,還可以省去離婚這個手續。那到底是為了什麼結婚?
結婚不能像是小孩上學那樣,是一個到一定年紀就必須要做的一件事。如果結婚也是一種可以反悔的過程,就像分手那樣,我覺得結婚就少了它的神聖性了。我們可以和十幾二十個男女朋友分手,可是我們卻不能結十幾二十次婚。這說明了婚姻還是有它的道德性在,我對婚姻的看法也是這樣,這畢竟不是一個可以一試再試的過程,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或心態調整,就不要輕易的走入婚姻的承諾。
和一個我愛的和愛我的人,共組一個家庭,這是否就是婚姻的意義?我只是不明白,而且好像也沒有足夠的信心,能夠擁有這樣一個,屬於一輩子的承諾。